從一雙塑料涼鞋崛起的行業(yè)隱形冠軍。 文丨華商韜略 吳 銳 在海天集團董事長張靜章的辦公桌上,放著一個巨大的地球儀。他喜歡指著地球儀對身邊的人說:“我們要做世界第一!” 如今,在這個地球儀上,五大洲,包括巴西、伊朗、美國、英國、法國、南非、新加坡、日本等130多個國家和地區(qū),都貼上了海天的標簽。 【世界第一的海天】 85歲的張靜章,是中國A股上市公司中最年長的董事長,身影卻依然活躍在一線。 在福布斯2021億萬富豪排行榜中,張靜章及其家族以22億美元身家,排名1444位。 雖然排名不算靠前,但張靜章卻在自己所屬的行業(yè)稱得上是風云人物。他一手創(chuàng)辦的海天集團,2021年總產值超過211億元,涉及塑機、機床、驅動、金屬成型及智聯(lián)制造五大產業(yè)。 集團旗下?lián)碛袃杉疑鲜泄?,分別是在港股上市的海天國際、A股上市的海天精工。前者是注塑機龍頭,后者是國內高端數控機床龍頭。 海天集團占領全球,最早就是憑借海天國際的注塑機產品。 當下,塑料已是現(xiàn)代工業(yè)體系以及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材料。而塑料加工離不開注塑機,注塑機把塑料攪拌成奶油一樣的膠體后,注射到模具中,從而形成文具、餐具、電子產品等各式各樣的塑料制品。 如今,海天集團的注塑機產量全球第一,年銷售5.6萬臺,占全球三分之一。 海爾的冰箱殼,格力的空調外殼;本田的汽車方向盤、儀表盤;富士康代工的各大品牌的手機外殼,都要用到海天塑機…… 絕大部分我們想得到的塑料部件、塑料產品,都是由海天注塑機加工出來的。 ▲海天MAⅢ系列注塑機 不過,52年前,海天集團的前身卻是寧波農村一家破舊尼姑庵里的小五金廠,30平米的廠房里,放著四臺陳舊的儀表車床,流動資金只有100元。 這一年,33歲的張靜章出任了當地一家集體企業(yè)——江南人民公社農機廠的廠長。 1937年,張靜章出生于寧波小港鎮(zhèn)衙前村,當地有一條直通大海的小浹江,海天一色,也是后來“海天”之名的由來。 張靜章6歲喪父,家境貧窮。1956年,他考入了寧波農業(yè)學校。 三年困難時期,張靜章放棄了留在城市的機會,響應“到農村去”的國家號召,選擇了回鄉(xiāng)務農,被推舉為生產隊長。 當他接手江南農機廠時,或許沒有人會想到,日后它會成為行業(yè)巨頭。 這家小五金廠只能制造簡單的農具,賺不到什么錢,周圍農戶家的男勞力寧愿種地,也不愿來做工人。工廠里只有20多個女工。 女工們的午飯靠周圍農戶捐來的一點米面解決?!懊赘捉洺R姷?,盛米時米桶剮蹭米缸底發(fā)出呲呲的聲音,這真是世上最可怕的聲音?!睆堨o章回憶。 眼看著工廠經營困難,張靜章心急如焚。 【小五金廠的華麗蛻變】
張靜章苦苦探尋,能造得出來的產品他都試過:農機配件、螺絲螺帽、水表零件。 慢慢地,工廠勉強解決了溫飽,企業(yè)業(yè)績卻平淡如水。 1972年夏天,張靜章遇到了從上海出差回來的公社女文書,看到對方腳上一雙塑料涼鞋,他不禁眼前一亮。這種塑料鞋在當時的中國農村極少見,給人的感覺很新奇。 當時農民勞作時穿的草鞋很容易磨損,而塑料涼鞋卻堅韌耐磨,張靜章敏銳地感覺到,這個產品商機無限。 他多方打聽,才知道塑料涼鞋是通過一種叫注塑機的設備生產出來的。 “如果天下人人有一雙塑料涼鞋,那可以銷售多少雙?有鞋的市場必定有注塑機的市場,那將是一個巨大的市場!” 帶著這個想法,他決定,小五金廠以后要生產注塑機。周圍的人聽到他這么說,還以為他在講笑話。 其實張靜章對市場的判斷很準確,塑料制品60年代才開始在我國大城市家庭中出現(xiàn),70年代正是塑料品市場快速擴張的時期。 但要把握這個市場機遇,必須有技術實力。張靜章派人去其他企業(yè),去展會,一邊學一邊試著造。 “最初參加國內行業(yè)展會,我們不是開幕時去,是提前三天去。因為那時展位上還不是整機,是機器拆開的幾個大件。我們一人盯一個部分,仔細看,回來再自己做、自己拼?!睆堨o章說。 兩年后的1974年,這家農村小廠居然試造出了第一臺30克注塑機。 這臺機器生產出了海天的第一只塑料涼鞋,這事立刻在周圍十里八村引起轟動。不久以后,張靜章又帶領團隊完成了400克液壓式注塑機的研發(fā)。 注塑機的成功,讓五金小廠的生意立刻紅火了起來。職工收入提高了,小廠子立刻成了“香餑餑”,當地家家戶戶都爭著想讓自己的子女進廠工作。 張靜章也信心高漲,對職工表示:“我們要對自己的產品有信心,將來還要走出國門,要進入美國市場,要做世界第一!” 美國早在1946年就發(fā)明了人類第一臺注塑機,美國、德國、日本的注塑機產業(yè)都是早在40年代就起步了,而我國60年代才開始發(fā)展注塑機,技術差距巨大。 尤其是日本,早已是世界注塑機生產第一強國,住友、東芝、三菱的產品廣泛應用于生產照相機、手表、醫(yī)療設備的精密塑料零部件。 而此時海天的注塑機,只能用來生產涼鞋等簡單日用品,而這時張靜章居然敢說做世界第一,真有些癡人說夢。 但是他敢想敢干。 他不喝酒、不抽煙、不打麻將、不跳舞,唯一的愛好就是看報紙。 通過看報紙,他不但了解國內的經濟形勢,也了解國外的經濟、產業(yè)形勢,也因此對行業(yè)趨勢有了自己的判斷。 恰逢改革開放的機遇,張靜章派技術人員赴日本,學習引進先進的注塑機生產技術。 隨著企業(yè)效益越來越好,他還引進了日本的管理和技術人才來為海天服務,一步步為自己將來的海外戰(zhàn)略布局。 1985年,公司正式注冊了“海天”商標。1994年,海天集團完成股份制改造,由鄉(xiāng)鎮(zhèn)企業(yè)轉變成為了股份制民營企業(yè),張靜章?lián)味麻L。這一年,海天的注塑機產量達到了國內第一。 海爾、新飛、美菱等眾多家電大廠,都成了海天塑機的客戶。 當時,中國塑機工業(yè)協(xié)會副理事長戴仲堯評論:“在塑機行業(yè),原有四大金剛之說,但現(xiàn)在這些巨頭都消失了。曾經在行業(yè)里排不上號的海天,如今卻成了排頭兵。張靜章真有兩下子!” 這時,有人勸張靜章,可以向其他行業(yè)擴張了,而他卻堅定地說:“我們現(xiàn)在還不是世界第一,只有做到世界第一時,才可以考慮向其他行業(yè)擴張?!?/font> 2001年,張靜章的國際戰(zhàn)略布局開始加速推進,海天在土耳其建立了分公司,成為海外擴張的關鍵一步。 土耳其人力成本較低,從歐洲進口零部件,在土耳其組裝,生產成本低。土耳其和歐洲國家的貿易關稅低,在這里生產便于出口。 張靜章就是要通過土耳其這個跳板,撬開歐洲市場。 加速搶占歐洲市場后,張靜章先后在意大利、德國建立了分公司。 為了進一步搶占亞洲和南美市場,海天又進駐了印度、巴西。 憑借低于歐美產品40%-50%的價格,海天的注塑機迅速滲透全球市場。2003年,海天已經坐到了注塑機世界產量第一、亞洲產值第一的位置。 之后,海天在2005年通過和美國公司Absolute Machinery Corp的合作,快速打入美國、加拿大市場。 盡管價格便宜,海天產品在技術上也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。 2007年,海天成功開發(fā)出了全電動注塑機,這是當時最先進的產品,其最大的優(yōu)點是加工精度非常高,特別適合生產電子產品的塑料零部件。 此前,在亞洲地區(qū),只有日本企業(yè)具備生產全電的實力,而日本在90年代末就已經掌握該技術。 海天的成功,使中國成為亞洲第二個具備該技術的國家,也為中國電子工業(yè)的發(fā)展提供了保障。 2021年,受益于國內外高端制造業(yè)的復蘇,海天國際營收同比增長35.7%至160億元,凈利潤超過30億元,凈利率高達20%。海外銷售額同比大增40%,至49.3億元,海外市場份額超過30%。 【聚人才,踏上新賽道】
當張靜章認準注塑機這條路的時候,他心里很清楚,這還是個朝陽產業(yè),自己必須心無旁騖地專注于此,直至登頂冠軍。 當他實現(xiàn)產量世界第一的時候,周圍很多人都勸他進軍房地產、金融,這樣來錢比較快。 張靜章卻擺擺手:“我不太懂的行業(yè)不會去做。虛擬經濟固然效益可觀,但真正復興中國還要靠實業(yè)?!?/font> 為了打破國外高端工業(yè)母機的壟斷,他下定決心要進軍和注塑機聯(lián)系緊密的領域——數控機床。 2002年,他成立了專注制造中高端數控機床的子公司——海天精工。 雖然同為機械制造,但畢竟兩個行業(yè)差異較大。張靜章需要一批機床領域的優(yōu)秀人才。 吸引人才對海天來說并非難事,因為它是出了名的待遇優(yōu)厚。 張靜章說:“海天公司有兩個上帝,一個是客戶,另一個就是員工?!?/font> 早在2005年,海天一線工人的年收入就超過6萬元,中層年收入超過l0萬。這幾乎是16年后二線城市的工資水平。當時海天的千人旅行團去一次香港,能把一個商場的歐米茄手表買斷貨。 為了解決職工的住房問題,張靜章還建設了海天新村,職工能夠以市場價一半的價格買房。 對高端人才的吸引,張靜章更是不遺余力。 2006年,為了能聘請德國塑料機械專家海勒姆·弗蘭茨,張靜章開出了超過100萬元的年薪和股權激勵,而當時他本人的年薪只有10萬。 2002年海天精工成立之初,立刻吸引了一批來自國內和日本、德國、意大利的機床領域管理和技術專家。 2005年,一次偶然的機會,張靜章又結識了大連機床集團副總裁王煥衛(wèi)。他認準了這是個能“挑大梁”的人,向他伸出了橄欖枝。 王煥衛(wèi)應邀參觀海天精工后,被海天的實力和張靜章的誠意打動,出任了海天精工的總經理,成為了張靜章的左膀右臂。 2001年以后的10年,被稱為中國機床的“黃金十年”,國內大量機床企業(yè)擴大產能,搶占低端機床市場。 但當時張靜章頭腦很冷靜,他沒有急著賺低端市場的快錢,他知道自己要做的是中高端數控機床。 在“黃金十年”,海天通過不斷引進日本新瀉公司和大日金屬公司的技術,具備了中高端數控機床的生產能力。 隨后全球經濟下行,低端機床的需求斷崖式下跌,大量國內機床企業(yè)開始走向沒落。而這時,張靜章開始發(fā)力了。 憑借注塑機多年來積累的強大資金實力,海天精工推出了按揭付款的銷售模式。 “這對于急需中高端機床而又缺少資金的中小企業(yè)來說,解了燃眉之急。”王煥衛(wèi)表示。 海天精工是當時唯一一家可以按揭付款的企業(yè),這讓它得以快速搶占國內市場,步入高增長階段。 定位高端的海天精工,也因此贏得了一批航空航天、軌道交通、汽車零部件、風電等領域的客戶。 2016年,海天精工在上交所掛牌上市。2021年,海天精工實現(xiàn)營業(yè)收入27.30億元,同比增長高達67.30%。不過,海外業(yè)務營收1.9億元,占比僅約7%。 ▲2016年11月,海天精工在上交所上市 相比德美日等第一梯隊的成熟數控機床企業(yè),海天精工技術、品牌仍有提高空間,位列行業(yè)第二梯隊,特別是關鍵零部件仍需進口,利潤率常年保持在10%以下。 從一家農村小作坊,到兩家上市公司,70多家海內外子公司,老當益壯的張靜章,帶領著7000多名員工,仍需向下一個目標沖刺。
|